关注嫩竹网官方微信 体验便捷企业服务
精彩企业服务活动,您企业的成长伙伴
褰撳墠浣嶇疆锛缃戠珯棣栭〉 > 缃戠珯鏂伴椈 > >

求职中遇到“智力陷阱”如何防范

创建日期: 访问量:7984

本想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找个好工作,没想到却陷入用人单位设下的“智力陷阱”。昨日,就读于河西一所高校艺术设计系的李同学拨打本报热线2205000倾诉,他的智力成果被他人无偿占用,却一直无法维权。随着今年大学生毕业时间的愈渐临近,又一波求职高峰即将来临,专家提醒,大学生找工作时,别忘了在提供给用人单位的作品上附上“版权声明”。

    工作没着落,成果反被窃
    今年将毕业的李同学平时就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网上供人欣赏,前不久,他刚把自己的最新设计放上网页,湖北一家公司就通过QQ与其联系,要求他做一份产品的包装设计。“他们在QQ上说得天花乱坠,承诺如果采用了我的设计,会给我不菲的报酬,还可以进公司工作。”小李花了三个晚上给对方设计了一种包装样式,未料对方通过网络收到作品后就杳无音讯。后来,小李在网上看到这家公司的一种产品包装和他的创意很相似,打电话给该公司,对方却死不认账,更谈不上支付报酬和提供工作了。

    小李告诉记者,班上与他有相同经历的同学还有几个,此外还有30%的同学遇到过智力成果被廉价使用的情况。而这些现象多出现在招聘的面试或笔试中,对方要求求职者创作一件作品,而一旦求职未果,这份智力成果也就付诸东流了。“对方也许从你的作品中寻找到了灵感与创意,但你却得不到任何报酬。”小李无奈地说。

    劳动成果应附上“版权声明”
    据了解,近年来,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意设计领域,出现了一种新的“智力陷阱”——极少数单位以考察或招聘为名,在收集求职者资料或者考试过程中,要求其提供成果进行展示,借机无偿占用设计成果或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。

    湖南佳境律师事务所律师袁啸介绍,从他曾经代理的数个案件来看,“智力陷阱”即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、广告设计、策划方案、文章翻译等创意,甚至包括知识产权等。袁啸提醒求职者,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,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,求职者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自我保护:一是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,一份提交,一份自己留存,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,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;二是提交策划案时附上“版权声明”,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。这份声明应该提及: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,未经作者同意,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,亦不得随意复制、抄录、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。否则,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,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
标题查询

板块说明

仅提供近半年内的新成立上海公司的基本信息查询,请务必输入完整的企业名称!

企业常见问题

最新收录问题

关注我们

关注嫩竹网官方微信
   企业成长伙伴
沪ICP备09050001号-20

支付方式

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040号